

2021年5月31日,三孩政策正式开放。
瞬间掀起热议,网上一片哗然。
谁会要三胎呢?
也许是真正的富人,这类高净值人士,他们没有金钱的压力;
也许是执着要生儿子的人,是的到今天,重男轻女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
也许是喜欢孩子的家庭,享受多子(女)多福的家庭氛围。
但从网上的反应来看,想生三胎并付出实际行动的,并不是大多数。
于是,他们急了。
一些奇葩的三胎建议
1、人大代表建议对第三孩高考可加 10 至 20 分
记得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正是周末,瞬间就从朦胧睡意中清醒过来。
高考加10-20分,是什么差别,参加过高考的人应该都知道,1分之差,有可能是一本和二本的差别,有可能是能上大学和大专的差别。
一直以来,都在强调教育公平,这个提案的提出,简直是在打脸教育公平。
仅仅因为是三孩,就可以比其他人获得更多的教育优势。一样的父母,同样的环境,晚生的就高人一等了?
退一万步来讲,假如这个提案通过,那么什么家庭最容易生三胎,什么人最得利?
2、建议生育二胎后才发放避孕器具
中原集团主席施永青在其发表的文章《如何解决生育率不断下降的问题》中提到:我并不赞成全面禁止避孕。
但我认为可以待一个人完成最基本的生育责任,譬如生育两个孩子后,才可以有权使用避孕产品。
我不理解。
什么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育责任?难道生而为人就一定要生育孩子吗?不生就是不尽责吗,这是在对谁负责?
3、要惩罚不生孩子,建议不生孩子下调养老金
在第十八届(2021)蓝筹年会上,厦大教授赵燕菁称原来生孩子,是因为孩子和现金流直接相关,家里多一个孩子,就多挣一份工资。
赵燕菁教授说,要把生孩子同资本挂钩,生孩子与不生孩子的,社保、养老金都要不一样,不生孩子的,资本的份额就要下降。只有创造出这样的机制,让生孩子变成有意义的事,大家才更愿意生。
太惨了,要是不生孩子,以后连养老金都要领的少!把生孩子和资本联系在一起,让生育也变成一门生意了吗?
果然,这个建议一出来,全是反对意见。
专家们为什么那么着急?
这段时间,相关生育话题,频频登上热榜,如何提高三孩生育意愿,已然成了各个专家的提案命题。
有人建议,鼓励在校硕士和博士生结婚生育,有人提议,对生三孩家庭每月补贴1000元,还有人提出要完善生育政策配套措施。
为什么专家们频频围绕三孩话题建言献策,答案是,我国生育率很不乐观。
根据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1年,在中国人口基数14.21亿的前提下,全国人口净增长仅有48万人。 2021年65岁及以上人口200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 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已经是深度老龄化了。
如果三孩政策没有起到促进作用,那么我国今后的自然增长率、老龄化程度又将如何呢?我收集了相关数据,借助SPSSPRO免费在线数据分析预测今后几年人口变化。
灰色模型预测人口变化
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及人口普查数据,我们得到了历年自然增长率、65及以上占总人口比例如下:
预测65及以上占总人口比例
①上传数据
拖拽文件进行数据上传。
②拖拽分析
跟随指引,拖拽相关定量定类数据,即可完成灰色模型预测。
③分析结果
系统自动输出分析结果,根据模型拟合结果表,模型平均相对误差为1.398%,意味着模型拟合效果良好。因此结果可参考度较高。
根据模型预测结果,今后三年的65岁及以上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14.5%、15.2%、15.9%。
预测自然增长率
同样的分析步骤,我们用时间序列来预测自然增长率,得到模型拟合优度R2为0.666,模型表现较为良好,模型基本满足要求。
预测得出今后3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0.065‰、-0.469‰、-0.874‰。
从结果分析来看,人口问题的确是很棘手,如果三孩政策没有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按照当下的生育情况,自然增长率在明年可能降为负数。
而65岁及以上占总人口的比重也越来越高,老龄化程度加深。人口红利期即将过去,提高生育率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写在最后
生育意愿降低不全在个人,养儿成本太高、生活压力过大、就业环境较差,这些都是现实存在的问题。
找到大众不愿意生育的原因,并为之解决,才是真正的建言献策,而不是一味站在人们的对立面,提出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想法。
归根结底,要让大众自主自发地愿意生育,而不是利用各种政策强迫生育,物极必反,过犹不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