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过得真快,如今已是天临四年了。
自从翟天临事件将知网推至风口浪尖后,知网就走进了大众视野。人们在反对学术造假的同时,也逐渐关注到,知网一家独大的垄断地位。
从学术期刊下载到学术论文查重,知网牢牢掌握学术人的命脉。店大欺客,垄断地位不仅催生了傲慢姿态,更催生了高昂的费用。
这让不少网友感慨:“天下人苦知网久矣!”
舆论风波中的知网
4月18日,一则#网传中科院停用知网#的消息上了热搜。据悉,中科院因近千万的续订费用不堪重负,停用中国知网数据库。
很快,中科院就回应了此事,属实!年内应无合作计划。
“自2022年4月20日起,停用CNKI数据库。以后会用万方和维普替代,查不到的文献可以用文献传递等方式。”
有意思的是,知网方面也通过媒体回应,此事不属实。不过当记者再次询问时,对方却回应不负责此业务,不清楚。
实际上,这不是第一家停用知网的学术机构了。
早在2016年1月,武汉理工学院就宣布停用知网,当时校方的解释是:“由于续订价格涨价离谱,我校与中国知网公司的谈判不成功。”
知网收费有多离谱呢?
武汉理工学院从知网订购的报价,从2010年到2016年涨幅132.86%,年平均涨幅为18.98%。
受不了知网高昂价格的高校不止一家,2018年12月,太原理工大学通知由于与知网就续订价格及使用方式未达成一致,暂停访问知网数据库。
2021年,集美大学发布公告,因知网数据库资源价格不断上涨且学校预算原因,重新考虑订购知网数据库。
甚至北京大学、武汉大学这类顶尖学府都曾停用过知网。
但很快上述高校,如武汉理工学院,在公告发出一个月后就又同知网签订了合作。
其实,这不是知网第一次陷入舆论风波。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去年年底知网在官网上公开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先生道歉,当时此事就在网上掀起热议。
看似结果完美,然而赵德馨教授的维权之路并不轻松,2013年,赵德馨教授以侵害其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为由,起诉中国知网擅自收录他100多篇论文,却一分费用没给。
赵德馨教授作为论文的原作者,想要从知网下载自己的文章,居然还要付费!维权8年,直至2021年,才终于胜诉,实属艰辛。
引起众怒的知网
有人想问了,为什么知网如此硬气?
因为,知网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经国家批准正式出版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电子期刊。
作为国内学术文章检索平台,凭借背后行政力量的支持,再加上高额的市场占有率,导致几乎没有高校师生能绕过它。 然而,影响力如此大的知网,却频频爆出黑料,垄断资源、收费高昂、强制充值、连年涨价。
比如,知网用非常低廉的价格一次性买断作者的著作权,而后又以高昂的价格出售下载。你敢想象,知网给作者的报酬方式竟然是60元稿费和三百元的阅读卡?
有的论文作者更惨,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论文就被知网收录了。这难道不是一种侵权行为?
或许是知网过于无耻,或许是压抑许久的怒气再次被热搜引爆,网友对中科院停用知网的态度大都相似——那就是支持!
有网友直言,知网这种拿别人的论文给自己赚钱的做法,真是资本家听了都得落泪。
还有网友愤慨,知网就是科研的毒瘤,必须剜除,毒瘤不除,迟早害死寄主。
也有人调侃,原来我们误会了翟天临,他说的是,知网,是什么东西!
确实,知识分享不应变成垄断生意,一味的逐利,终将无利可追,如今知网陷入争议频频被骂,也恰恰证实了大众对知网已忍无可忍了。
数据分析知网小调查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知网的态度,我们特意收集了242份知网调查问卷,通过SPSSPRO在线网站做免费的数据分析。
上传数据
将《关于大学生对知网的看法》问卷数据导入SPSSPRO免费在线数据分析平台
选择PRO绘图
拖拽[定类]或[定量]变量,SPSSPRO将自动生成图表。
结果分析
根据问卷数据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调查中:
1)79%的人都认为知网存在垄断,而存在垄断的原因大部分人认为是市场的选择。
2)60%的人认为知网收费过高,但38%的人认为收费合理。
3)52%的人认为知网未来会被其他竞争者后来居上,瓜分市场。
4)即便知网存在垄断,70%的人依然会选择使用知网,理由是知网被广泛认可,权威性高。
以上就是这次问卷数据分析的结论了,可以看出,大家对知网真是又爱又恨,爱它数据库全、使用方便,但又恨它过于垄断,价格不合理,这个看法是否和你一致呢?
尾声
知识付费的时代,收取合理的管理费用固然可以理解,但“借鸡生蛋”,一味的“只认钱”,是否不合适?
从学术伴侣到学术毒瘤,这一路走来,知网因为一些骚操作,不断消耗自己的口碑。
时至今日,不知道知网是否记得自己的初心,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
当影响力越来越大时,当平台备受瞩目时,千万不要因为走的太远,而忘记为了什么而出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