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教材事件这几天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
微博连上10几个热搜,阅读量破亿。
相信网上冲浪的你们都有所耳闻
大家都在讨论什么呢?
插图、插图、还是插图!
因为教材插图实在是不堪入目,甚至有人称之为“毒教材”。
有多离谱呢?我先给大家整理了一下,人教版插图引人争议的几个方面。
插图问题太多
人教版教材插图网友发现了不少问题,总结一下有三点:人物画像丑、不良暗示多、疑似夹带私货。
人物画像丑
人教版教材中的卡通漫画孩子的眼距很宽,眉毛和眼睛距离也超级宽,且双眼无神,整个动作看起来异常怪异。
这并不是个例,插图中几乎所有孩子都眼睛斜视、眼距很宽、面容呆滞、外耳很小,五官表情极其不协调,即使是笑也给人皮笑肉不笑的感觉,画面令人观感不适。
犹记得,钱钟书在《围城》中写道:“孩子不足两岁,塌鼻子,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活像报上讽刺画里的中国人的脸。”
这竟与人教版插图中的小孩形象不谋而合,让人不禁猜测,画者是故意如此作画,讽刺国人吗?
不良暗示多
除了长相画风问题,插图中还有太多若隐若现的性暗示,包括掀裙子性骚扰动作,甚至女孩的腿上也明目张胆地画着纹身。
除此之外,教材中也出现很多次男童暴露隐私的插图,频次之高,并非偶然。
作为一个小学教材,这都不是审美问题了,如此明显的问题,让人困惑不解,教材插图真的需要在这些无关紧要的地方,画的如此细致吗?
疑似夹带私货
除了明显的画风问题,插图还疑似恶意满满的夹带私货。
封面上,男孩身着星条旗衣服,充满了浓浓的美国气息,若没有汉字还以为是美国教材呢。
既然有美国元素,那怎么可能少的了日本元素。
在教材插图中,有一架飞机机翼上的编号赫然显示“N33K”。
值得一提的是,这架编号N33K的飞机是真实存在的,由美国生产,是侵华日军海军川西水上战机的编号。
如此插图居心不良,让人不禁怀疑其背后是否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插图话题在网上讨论度居高不下,为了进一步了解网友对此事的态度看法,我们做了一份问卷调查,从数据的角度分析。
问卷分析网友态度
经过漫长的问卷发放,我们总共收集了610份问卷。
因为设计的问卷属于非量表题型,因此我们在分析时,需要按照非量表类问卷分析思路操作。
非量表类问卷分析思路还有印象吗?思维导图如下!
1、用户画像分析
首先对收集数据进行基本的频数分析,比如统计性别,年龄,学历的分布情况如何等。
本次调查共有610份有效问卷,调研用户女性群体占比61.8%,老师占比37.5%,学生占比37.2%,26~30岁人群占比33%。
因此调研用户大多为女性师生群体。
2、基本现状分析
在充分了解样本用户画像情况后,可以进一步研究基本现状,常用到的方法是频数分析、多选分析。
通过对“独立阅读时,你关注插图吗”问题分析,我们可以看到:38.8%的人在独立阅读时,会经常关注插图。
3、样本态度分析
如果研究中涉及样本的认知态度相关性,可使用频数分析进行汇总,进一步了解清楚样本特征情况,也可以使用多选分析。
这里我们用到的是频数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
82.6%的人认为该版教材插图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近81%的人认为该版教材插图必须整改,影响恶劣;
其中有32.9%的人给该版教材插图打了1分。
4、差异性分析
最后,我们用卡方检验,来对比下不同人群对同一问题的看法。
根据结果显示,显著性P值为0.001***,水平上呈现显著性,拒绝原假设,因此,不同身份对“教材是否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的看法上,存在差异。
上面为卡方交叉热力图,主要通过颜色深浅去表示值的大小。
以上就是网友对人教版教材插图看法的问卷分析过程。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人认为插图会影响学生,而且应当整改。
写在最后
教育也是美育,插画不是丑化。
小学教育是孩子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而小学教材更是学习之根本。
丑化国人、性暗示,这些本不应该出现的问题频繁冒头,潜移默化的荼毒未成年人观念思想,是不合理且不正常的。
好在事件发酵后,人教版教材已重启绘制。期待在秋季课堂上,孩子们能用上干净清爽的教材。
相关推荐